海军航空兵某通信站锤炼官兵突发情况处置能力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1:32:22 来源: sp20240604

“这次作业,大家动作迅速、配合默契,创造了新纪录,整体表现不错!”前不久,某野外训练场,海军航空兵某通信站机动分队官兵参加上级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,夺得团队第一的好成绩。分队指挥员曾星益颇为感慨:“曾经丢掉的荣誉,这次又拿回来了。”

据了解,该分队官兵以往参加上级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很少失利,去年却出现了一次意外。

那次比武中,为检验官兵通信保障水平,上级在未提前通知任务分队的情况下,临时将场地设在交通不便、障碍物较多而且比较分散的地域。按照指令,曾星益带分队官兵机动至任务地域后,依据现地环境、地形等情况,指挥官兵将各种通信装备按照作业要求分别部署在相应位置。同时,他指挥电源班班长谢发昆迅速为各装备保障供电。

地形条件复杂多样,不同类型装备分处不同位置,相互间距离较以往明显拉远……面对眼前的一切,负责供电保障的谢发昆有些为难。

“按照惯例,不该是这样的啊!”谢发昆说,在以往比武中,各种装备布设相对集中,场地环境、地形条件等大多与平时训练场景没有多大差别,官兵无需大费周折即可迅速实施供电保障,但这一次导调组一反常规,继续依照老办法保障供电肯定行不通。

情急之下,谢发昆决定将班组分成多个小组实施多点保障。为确保任务顺利进行,他还专门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。一切就绪,官兵依令迅速展开作业,整个过程进展还算顺利。孰料,就在谢发昆准备下达正式供电指令时,却听到导调组突然喊“停”。原来,他们的作业过程已超过预定时长。

“平时训练中,都能在第一时间架设好发电机保障供电。关键时候怎么‘掉链子’呢?”电源班的表现,让该通信站一名领导颇感意外。

后来,官兵复盘总结发现,整个作业过程中,大家都是按照规程熟练操作,展现了很好的专业素养,但在架设供电设备时,因为单台电源车保障范围有限,不得不同步调整通信装备布设阵位,导致作业超时。

“真正的战场上,战机稍纵即逝,每个环节、每个战位、每名同志都不能出丝毫差错,必须做到无缝衔接。”该通信站领导的话引起官兵思考。他们深入查摆剖析发现,平时开展相关训练时,场地相对固定、作业环境雷同、地形条件类似。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,官兵大都心中有数,为此还总结了应对举措、制订了应急方案。之前的几次比武中,面对上级导调的情况,他们在自己的“工具箱”里基本都能找到应对之策,所以每次都取得好成绩。

沿袭惯性思维、遵循固有套路,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战场。在查摆剖析的同时,该通信站因势利导,组织官兵围绕“对标实战找差距、对接战场强本领”开展讨论,引导大家着眼作战实际强化实战思维;常态组织训练骨干,围绕油机架设与开通、伪装隐蔽、应急转场等场景,充分预想各种险局、难局、危局,提出应对意见建议;开展针对性强化训练,结合作战环境、保障模式等预置多种行动方案,将其融入平时训练实践中,不断提升官兵为战保障本领。

在此基础上,该通信站从相关专业岗位抽调力量组成机动小组,定期赴野外地域侦测地形地貌、察看地理环境条件,建立训练场地环境要素条件库,常态更新实战化训练环境构设要件;每次组织训练,由指挥所临时抽取不同场景进行导调,结合训练总结改进完善相关方案预案,进一步充实官兵应急应战“工具箱”。

“事实说明,只有时刻充实应急应战‘工具箱’,才能不断以新成绩创造新荣誉。”曾星益感慨地说。据介绍,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多种地形地貌、多类装备配置的通信保障模式,组织开展全要素保障训练,设置突发连贯特情强化战场思维,不断锤炼官兵突发情况处置能力。(傅琳 赵大可 傅金泉)

(责编:陈羽、刘圆圆)